中兴u795刷机包(有哪些小伙伴是买了小米手机以后就没接触过别的手机了)

作者:机神 时间:2023-11-09 阅读:306

1. 中兴u795刷机包,有哪些小伙伴是买了小米手机以后就没接触过别的手机了?

感谢邀请有哪些小伙伴是买了小米手机以后就没接触过别的手机了?使用感如何?

题主问题的核心是哪些小伙伴是买了小米手机以后,就没有接触其他别的手机的?使用感受如何。笔者其实使用了小米三款手机,当然我们说的是旗舰手机,比如最早期,我们在学校的时候,也就是小米刚刚开始的时候,说起来也比较巧,11年上的大学,哪个时候智能手机确实刚刚火起来,而小米哪个时候,虽然很多人没有听过,但是因为网上比较火热,大学生对于网络关注的比较多,以及小米采用的是限购的方式,所以也就早就了空前火热的局面,确实得到一个抢购码不容易。

而这也是笔者第一款智能手机,当初是看着配置去的,也就是2G内存和800万像素,虽然现在看来很一般,但是当初确实已经很高啦!对于小米的系统,以及解锁的声音,确实记忆犹新的。手机尸体已经找不到了,这是网上的一张图片。

然后再到小米6系列,因为中间确实不是因为小米手机本身的问题而转了阵营,更多的是对于小米手机外观设计的不敢苟同,确实当初小米3有些方方正正的造型有好感,但是手机不该更换等到小米4,以及小米5的ID无边框,确实不敢恭维。

所以接下来直接使用的就是小米6系列,MIUI的进化确实也是一步步看在眼里,笔者其实对于小米手机的质量没有太大的异议,也许是平时使用方式的问题,保存的比较好,或者是很少遇到断流的问题,总体来说小米6其实算是最满意的一款手机。

再到小米8是给弟弟买的,就是618的时间,1700元左右的价格,哪个时候中端手机,确实很少,而且小米8降价性价比确实很高,而且最近也买了红米note8pro给家里人用。

总结:

确实就像题主说的一样,笔者并没有觉得小米好在哪里,只是习惯的问题。再者就是性价比,虽然现在小米手机的价格在不断的升高,但是购买的时候,基本上趁着打折的事时候购买就可以了,而且相比之下其实随着手机配置方面的提升,中端手机已经足够我们使用了,而小米的性价比,笔者认为虽然在其他品牌的围攻之下略显压力,但是从手机配置来说,我们看看红米note8pro,小米CC9,以及红米K20,以及红米K20pro和小米9与之对应定位的手机和价格,其实还是不如小米手机用料和配置更好,可以说使用手机以来,虽然笔者现在手中有苹果和三星,但是说实话使用小米手机的机型是最多的。

回答完毕

欢迎留言发表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中兴u795刷机包(有哪些小伙伴是买了小米手机以后就没接触过别的手机了)

2. 西周十二王?

奠基者:周文王姬昌

周文王,姬姓,名昌,西周的奠基人,在国君之位50年,勤于政事,发展农业,增强经济,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子牙为相后,依托经济实力发展军事力量,打开了“天下三分,周占其二”的局面,为其子周武王灭商奠定了基础。周文王有18子,其中在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是长子姬考(伯邑考)、次子姬发(周武王),四子姬旦(周公旦)。周文王姬昌是一位圣贤名君,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后世常说的先秦名君,指的就是周文王姬昌。

西周第一任帝王:周武王姬发

姬发,周文王姬昌次子,用时10年灭商后,在西周帝王位4年,后病逝。因姬昌长子姬考遇害,次子姬昌即位,在姜子牙、周公旦、召公等人的辅佐下,对商王朝发动了战争,商军战败,商纣王自焚,姬发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姬昌将纣王之子武庚放在殷地,派自己的三个弟弟在殷周边建城监管,史称“三监治国”。周朝建立后,姬发前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姬姓之国占比53个,史书上将周武王与周文王、商汤、尧舜禹定位古代明君典范。

西周第二任帝王:周成王姬诵

姬诵,周武王姬发之子,在位22年,35岁时病逝。姬诵13岁继位,因年幼由叔叔周公旦摄政,在姜子牙、周公旦、周召公的辅佐下,周成王时期,平定了三监之乱,东征平叛数位诸侯国,致使周朝安定繁荣,开启了周朝的成康之治。史书认为周成王是一个能统御四方,刚柔并兼的帝王。

西周第三任帝王:周康王姬钊

姬钊,周成王姬诵之子,在位25年,病逝。姬钊时期在大臣召公、毕公的辅佐下,继续推行周成王治国策略,平定了东夷的叛乱,北征略地,西伐鬼方,进一步加强了周王朝的统治地位。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去世,享年139岁。周康王与其父周成王开启了成康之治,称“刑错四十余年不用”。

西周第四任帝王:周昭王姬瑕

姬瑕,周康王姬钊之子,在位19年,战败溺水而死。姬瑕时期借助成康之治,国内太平,周昭王欲沿袭祖辈霸业,从周昭王起开始南征荆楚,使周王朝的疆域从黄河流域延伸到长江流域,当时楚国还只是蛮夷之地,地位等同于东夷,不能与诸侯同等并论。第一次南征周昭王取得了胜利,尽管获得大量的战利品,但是没有达到制服楚国的目标,于是周昭王姬瑕发动了第二次南征,尽管第二次楚国臣服了,但是在一次战斗中,周军被水淹,全军覆没,周昭王也因此溺水而亡。

西周第五任帝王:周穆王姬满

姬满,周昭王姬瑕之子,在位55年,是周朝在位最长的帝王,病逝。周穆王姬满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传说,比如穆天子传,在昆仑与西王母的聚会等。姬满在前几代帝王强国的基础上,东征西讨,开拓疆域之广,超过以前的所有帝王。周穆王姬满在任期间,开拓了大量的疆土,加强了对四方蛮夷,诸侯等的统治力度,但是因为天子经常不在朝,导致朝政松弛,周穆王之后,西周国势转衰。

西周第六任帝王:周共王姬繄扈

姬繄扈,周穆王之子,在位23年,病逝。周共王时期,调整了父辈以武力征服天下的方针,裁减军队,让民众安于生产,提高王朝财政收入,外交上以和谈为解决矛盾的方式,还首次提出土地私有化,允许土地买卖,朝廷征收税点。但因此导致西周武力下降,遭到西戎人反叛后的骚扰,损失十数城镇后才联合诸侯各部队打退西戎人。

西周第七任帝王:周懿王姬囏

姬囏,周共王姬繄扈之子,在位8年,抑郁而死。姬囏时期,周朝军队不振,周懿王加强了军队的建设,有所成就后,周懿王西征严狁,严狁军被击败后使得周懿王雄心大增,于是率军北伐犬戎,结果大败而归,自此也打消了周懿王武力扩张的梦想,被迫犬戎的威胁,周懿王迁都于槐里。王朝内部,因为土地的私有化,导致有王权意义的官职也慢慢被私有化,王室与诸侯国之间的矛盾也慢慢加剧。周懿王七年,遭遇特大自然灾害,暴雨和冰雹袭击王都槐里,迷信的周懿王认为是上天的惩罚,于是整日疑神疑鬼,郁郁不欢而亡。

西周第八任帝王:周孝王姬辟方

姬辟方,周懿王姬囏的叔父,在位6年,病逝。姬辟方是周穆王之子,姬辟方成为帝王也是意外之事,一是因为周懿王姬囏去世很突然,二是周懿王没有立太子,大臣们认为周懿王一直没立太子是因为诸子无能,所以共同推姬辟方为继承人。周孝王继位后,奋发图志,解决内部矛盾,加强军队建设,西征犬戎达成了初步和解之约。周孝王在位仅6年就因病去世,致使中兴周王朝的大业中断。周孝王之后,周朝恢复了父逝子替的规律。

西周第九任帝王:周夷王姬燮

姬燮,周懿王姬囏之子,在位8年,病逝。姬燮时期犬戎屡次进攻周王朝,在诸侯国的帮助下,数次打退犬戎,姬燮为了感谢诸侯,一改站在堂上接受诸侯的礼拜,变成朝见时下堂和诸侯相见,使得天子威严大大的降低。周夷王二年,听信谗言,烹杀了齐国国君齐哀公,立其弟为君,导致各诸侯国不满,尤其以男方楚国国君熊渠为代表,他仿效天子,立三子为王,周朝王室微信大大降低。

西周第十任帝王:周厉王姬胡

姬胡,周夷王姬燮之子,在位37年,病逝。周厉王与其先祖的仁爱不同,他是一个残暴无得的暴君,宠信奸臣荣夷公,发布了非人所思的税制“厉王专利”:山林湖泽是天子直控,进入里面需要缴税,甚至喝水走路也要交税,使得民愤鼎盛,将其赶出国都,大臣召穆公、周定公、芮良夫辅佐年幼太子,共同主持朝政,史称“共和行政”。厉王逃到周朝边境彘之地,保住了姓名但失去了王位,最终病逝荒僻之地。

西周第十一任帝王:周宣王姬静

姬静,周厉王姬胡之子,在位46年,受惊吓而死。周宣王早年时期,在大臣召穆公、周定公、芮良夫辅佐下,恢复国力,安稳百姓,借助诸侯国之力,陆续征讨猃狁、西戎、淮夷、徐国和楚国,使得西周的国力得到短暂恢复,史称“宣王中兴”。但到晚年后变得昏庸,听信奸臣谗言,杀害三代元老大臣尹吉甫,对外用兵上也接连失败,宣王中兴也只是昙花一现,为西周在周幽王时期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西周第十二任帝王:周幽王姬宫湦

姬宫湦,周宣王姬静之子,在位11年,被杀。姬宫湦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加剧,政局不稳,地震、旱灾屡次发生,但周幽王只顾享乐,沉迷酒色,不理朝政,而且增加税赋,百姓生活更加困难。周幽王得到美女褒姒后,对她宠爱万分,废黜申后和太子宜臼之位,立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为了讨好褒姒,经常玩烽火戏诸侯的游戏,申后之父申候对姬宫湦不满,联络犬戎里应外合攻击西周,当犬戎来到城下时,因为烽火戏诸侯的游戏,导致诸侯国支援没到,致使国都城破,周幽王及伯服被杀,原太子在诸侯的帮助下,打退了犬戎,国都迁到雒邑,建立东周,是为东平王。

3. 为何就突然消失了?

这是鄙人拙作《图腾海东青》中关于渤海国灭亡的内容,希望能对你有用!

唐朝可以通过调整辽东地区的建制划归,来制衡不肯听命于朝廷的藩镇,甚至缓解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压力。但却无法扭转内忧外患下的国势日益衰落。长期干旱少雨,连年谷物歉收,严重动摇了社会的稳定。若是碰上太宗皇帝当政,通过明君贤臣的高效运作或可缓解社会矛盾,将民变的风险降至最低。可惜!越发腐朽败落的唐朝已无法重现贞观、永徽、开元时的朝势。各种社会危机不断积累,只等待着临界时刻的到来继而集中喷发。在气候已至最冷的九世纪末,临界时刻终于来了。因天灾不断,朝廷又无力赈灾,各地民众只能用草籽、树叶充饥糊口,饥寒而死者不计其数。无以为生的百姓揭竿而起,最终演变成震撼全国的黄巢大起义。中和四年(公元884年),黄巢起义终于被平定,但积重难返的唐朝亦名存实亡。

契丹东丹王

多年的密切往来,渤海国早与唐朝形成了休戚与共、利害相同的命运共同体。当唐朝开始步入衰亡时,渤海国的国运也同样走向没落。最直接表现就是渤海国统治阶级的腐化堕落,汉化、封建化有效促进了渤海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也加速了统治阶级的腐化。大氏王族及其他贵族穷奢极欲,大兴土木、营造城池,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广大农民、牧民、渔民和手工业者在严苛的阶级压迫下饱受盘剥,还要为权贵们所驱使。统治阶级可以肆意挥霍无度,社会底层民众却只能过着“居竖穴,用瓦器,衣兽皮”的贫寒生活,终日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严重的贫富不均和两极分化让底层百姓怨声载道,阶级矛盾随之迅速激化。与此同时渤海国统治阶级内部也泛起萧墙之祸,各派势力互相激烈倾轧。渤海国灭亡前夕统治集团内部动荡不安,以致大批渤海贵族纷纷率众出逃。据《高丽史》记载,“渤海将军申德等五百人来投”。是月,“庚子,渤海礼部卿大和钧、均老,司政大元钧,工部卿大富、左右卫将军大审理等率民一百户来附”。渤海国统治集团的严重内讧大大动摇了政权稳定,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因彼(渤海国)离心,乘衅而动,故不战而克”。

五代契丹铁骑

再有,渤海国的社会经济严重依赖着唐朝。换言之渤海国能否保持繁荣和昌盛,很大程度取决于唐朝社会安定与否。而唐末农民战争的爆发,恰好打断了渤海国赖以为生的对唐经贸联系。渤海国内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缺乏维系政权统一所必需的经济基础。部分地区的政治隶属关系也非常松散,像渤海国对黑水诸部的管控就非常不稳定。一旦社会经济出现大幅衰退,很多原本被掩盖起来的政治矛盾、民族矛盾就会集中涌现,威胁社会安稳。

耶律阿保机与李克用

最后,唐朝的存在是渤海国的重要安全保障。正是唐朝的衰败灭亡,使得渤海国失去了政治和军事上的保护。中唐以后,渤海国最大的外部威胁就属契丹、奚。安史之乱前,契丹、奚两蕃曾遭安禄山重创。此后为在夹缝中求生存,两蕃同时蛰伏于回鹘汗国和唐卢龙节度使(幽州节度使)的管制之下。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回鹘汗国被黠戛斯所破,国都失陷,曾经称雄漠北的回鹘汗国开始瓦解。为避敌锋芒,继任的回鹘乌介可汗率三十万部众南下,请求内附唐朝。不成想唐朝丝毫不念及回鹘曾协助平定安史之乱的旧情,反倒趁机落井下石。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唐朝无情剿灭了南下回鹘,乌介可汗为部下所杀,回鹘汗国正式灭亡。为清剿回鹘残余势力,唐卢龙节度使张仲武进兵契丹、奚族两番,尽杀回鹘监使八百余。随着回鹘监使的人头落地,唐朝恢复了对契丹、奚两番的管辖。事实证明只要唐朝能稳定存在,契丹、奚就掀不起什么大风浪,也威胁不了渤海国,单凭卢龙镇便足可震慑两蕃。

渤海国考古墓壁画

但黄巢之乱后,唐朝名存实亡,天下之势更加糜乱。包括卢龙节度使在内的各路诸侯都忙于逐鹿中原,根本无暇顾及北方诸胡。契丹趁机摆脱了来幽州方向的束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至耶律阿保机继任契丹夷离堇时,契丹已能集结四十万大军横扫伐河东代北,攻掠九郡,迫使枭雄李克用请求与阿保机结为兄弟,与此同时契丹也再次成为渤海国外部的最大威胁。其实早在阿保机掌权之前,契丹就已对渤海国治下的辽东地区觊觎许久了。虽经激烈交手,实力尚且不济的契丹并未能从渤海国手中拿下辽东。待至耶律阿保机时,双方实力此消彼长,已经腐朽没落的渤海国哪能是新兴崛起的契丹对手。虽然学术界有很大争议,但笔者认为大约在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前后,耶律阿保机几经征战,终于如愿以偿地攻取了辽东半岛。

卢龙镇张仲武平定契丹、奚两番

自掌权伊始,野心勃勃的耶律阿保机便不甘满足于只当个部族首领。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并弑杀唐哀宗,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唐朝就此轰然灭亡。同年,耶律阿保机被推为可汗,执掌契丹部族联盟的军政大权,而后又逐步统一了契丹诸部。公元916年,阿保机正式称帝建国,国号契丹,建元“神册”。阿保机向来毫不掩饰他欲问鼎中原的勃勃野心,甚至还为此公然宣称自己“上承天命,下统群生”。然而阿保机若要南下进取中原,就必须先解除后顾之忧,否则契丹断难以与五代时期割据中原的群雄争锋。阿保机深喑此理,早在称汗继位前就已积极向北方用兵,连败北室韦和于厥,并降服嫩江、松花江流域的大小黄室韦。辽太祖二年(公元908年),阿保机进讨黑车子室韦,历经七次讨伐终于降服了黑车子室韦。辽太祖五年(公元911年),阿保机灭奚,尽得其地。神册四年(公元919年),阿保机派皇子率军征服乌古、敌烈两部。统一了北自外兴安岭,南至西拉沐沦河的诸胡各部。

唐朝会昌中兴

随着阿保机逐步统一北方,很快渤海国便成了契丹必欲吞并的又一个对象。但因梁晋争霸正酣,最令阿保机心驰神往的中原大地屡生事变,多次显露出可乘之隙。不愿坐失良机的阿保机为能打开日后进取中原的门户,立即统军南下大举进攻幽州。受此影响,渤海国侥幸又多苟活了数年。然而神册二年(公元917年)、神册七年(公元922年),阿保机两次进攻幽州,均都损兵折将大败而回。迫于无奈之下,阿保机只好放眼长远继续着手统一北方。天赞三年(公元924年),阿保机起兵西征吐谷浑、党项、阻卜等部。亦年,基本上征服了西北诸部。取得西征大捷后不久,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的阿保机旋将统一的目标指向了渤海国。

契丹武士

天赞四年(公元925年),辽太祖阿保机以“渤海世仇未雪”为借口,御驾亲征渤海国,契丹大军倾师而出,势在必得。天赞五年(公元926年)正月,契丹一举攻下渤海国西部重镇扶余府(今吉林农安),杀渤海守将。而后契丹军又以摧枯拉朽之势,再破渤海老相统帅的三万渤海军队。至二月,契丹军已兵围渤海王都忽汗城(今黑龙江宁安南)。末代渤海王大諲撰“素服牵羊”,率臣僚三百多人出城投降。渤海国安边、南海、定理等府及诸边节度史也相继归降。盛极一时的“海东盛国”至此灭亡,历经十五王,享国二百二十九年。同年,辽太祖阿保机灭渤海国后,在返还皇都的途中病逝于扶余(今吉林四平西),终年五十五岁。

五代天下割据

为防渤海人叛乱,辽太祖阿保机在班师前,下令将渤海国的王室贵族千余户随军迁往契丹本土。可即便如此,渤海国故地遗民反抗契丹的情绪依旧浓重。于是天显四年(公元929年),在大臣耶律羽之的建议下,辽太宗耶律德光命令大规模南迁渤海国的故地遗民。凡渤海国十五府、六十二州均在迁徙之列,渤海国旧州县或侨置到今辽东、辽西及内蒙地区;或南迁后改为新名;或干脆废弃。契丹强制迁徙渤海遗民所造成的深远影响,那可是非常之大!

渤海国墓群遗址

首先,当时的交通工具相当落后,迁徙距离又达一、二千里之遥,真正的千里迢迢路漫漫。大批迁徙的渤海遗民带着无尽的悲愤与心伤,凄死于背井离乡的路途中。其次,迁徙导致的人丁稀疏,使得渤海国故地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遭受到严重破坏。学者考证,得以留居原地的渤海人数非常有限,总计仅有两万余户。如:渤海国原盐、穆、贺各州的居民更是仅余留二、三百户。受此影响,大片原本繁荣富庶的经济区变成了渺无人烟的荒原;曾经灿烂辉煌的上京城(即忽汗城)也化成一片颓垣断壁;大量宝贵的典籍文献更至荡然无存;最后,渤海遗民遭到强制外迁后,生女真人很快从东、北两个方向源源涌入至渤海故地。这些生女真人主要是此前未曾被渤海国征服的黑水靺鞨。经考证,辽代生女真完颜部以下三十四部中,除居住在黑龙江下游及乌第河流域的生女真各部外,其余部族全都分散在曾经的渤海国疆土。由于生女真各部的社会发展水平要远远落后于渤海国,渤海故地的社会文明因之再次大幅倒退。无论怎样衡量,如此大跨度的社会文明后退,实在是一场令人悲悯的可怕浩劫。

契丹灭渤海国

但是有一点,强制迁徙渤海遗民对巩固契丹在渤海故地的统治,效果可是非常显著的。正如契丹所料,渤海民族的主体被迁徙至自己眼皮子底下后。分置于各处的渤海遗民再不能相互通联,霎时便化成了一盘散沙,丧失了反抗契丹统治的条件和能力。那些遭到强制迁徙的渤海遗民全都沦为了可供服役和纳税的国家编户,从此只能屈从契丹统治,听任辽朝驱使。

五代与辽朝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被强制迁徙以及侥幸留居故土的渤海人外。学者考证,另有大约三十万至四十万渤海人不愿屈服于契丹统治,辗转逃亡至王氏高丽、女真(原黑水靺鞨),甚至更远的中原(后周、北宋)。这部分外逃的渤海人在与当地人民共同劳动和生活中,彼此间民族差异逐渐缩小,逐渐融入到朝鲜人、女真人和汉人中。辽亡金兴后,原属辽朝的渤海人纷纷加入到同族血脉建立的金朝。金朝时,渤海人又大都融入到女真人中。再至金元交替,原金朝统治下的渤海人、女真人,除少部分外,绝大多数都已融入至汉人的汪洋大海之中。

4. 历史上的沙陀人入主中原为什么没有遭到汉人的反抗?

沙陀族,原名处月,是西突厥别部。最早分布于今天新疆博格多山以南,巴里坤湖以东的地区。由于他们居住的地方有沙漠,故而因地得名——“沙陀突厥”,简称“沙陀”。

唐高宗时期,唐军击败西突厥。沙坨部就此归顺唐朝。

在归顺唐朝近百年后,安史之乱爆发。

吐蕃趁虚而入,蚕食安西都护府辖区。

由于实力教弱,惹不起强大的吐蕃人。沙坨部便集体搬迁到了北庭都护府辖区。

但搬家没多久,在回纥人的打击下,北庭都护府也沦陷了。沙坨人不堪回纥人欺压,便转头向南迁徙,又投靠了吐蕃。

归顺吐蕃后,因吐蕃赞普不信任沙坨人。觉得这个部落总是来回横跳,说不定哪天又归顺回纥了。

于是在公元790年和799年,吐蕃赞普便两次让沙坨部搬家。

大约在公元809年前后。当时的沙坨部首领朱邪尽忠和其长子朱邪执宜感到吐蕃人迟早会吞并自己。便一咬牙,一跺脚,与吐蕃翻脸,率三万部众踏上了东归之路。决心归顺于唐朝。

沙坨部想跑,吐蕃人当然不同意了。于是一场大逃杀开始了。几万吐蕃兵对三万沙坨人围追堵截。

最终,沙坨首领朱邪尽忠战死。约两千部众在新首领朱邪执宜率领下,活着抵达唐土。

听说沙坨人不远千里来归顺,唐宪宗感到很高兴。他随即下旨,把沙坨部安置在了现在的陕西定边县,归灵盐节度使范希朝节制。

沙坨部首领朱邪执宜也被封为兵马使,负责收拢流散在各处的沙陀人。

几年后,范希朝被调往山西。唐宪宗担心沙坨人横跳成性,会背叛唐朝,便下旨,将沙坨人也一同调到了现在的山西山阴县。

自此,沙坨人也就在山西北部定居了。

唐宪宗统治后期,唐廷考虑到沙坨骑兵能争善战,就这么闲置着,太浪费资源了。再加上沙坨部休养生息多年,人数已然不少,担心再让其发展,恐日后难以遏制。

因而,唐廷便开始调沙坨人入伍,参与唐朝对外、对内的战争中。

比如唐宪宗时期,唐廷对成德、淮西等藩镇用兵。唐宣宗时期对吐蕃、党项用兵。就都看得到沙坨骑兵征战的影子。

公元859年,唐懿宗继位。此时的唐朝,阶级矛盾严重,老百姓民怨沸腾。但唐廷却仍然屡次对外用兵。老百姓被兵役、徭役祸害得苦不堪言。

起义的火苗,自此埋下。

公元868年,一个叫庞勋的小官员率先在广西桂林起义。立时间,全国震动。起义军发展到十余万人。

如此大规模的起义,唐廷镇压不住。于是唐懿宗便征召藩镇军队参与镇压。沙坨骑兵能争善战,自然也在被征召之列。

公元869年,庞勋起义被镇压。沙坨部首领朱邪赤心因立有军功,在被封为大同军节度使之余,还赐国姓“李”,改名为李国昌。

公元872年,由于李国昌居功自傲。唐懿宗担心他日后会很难控制,再加之,一些大臣也说李国昌是“戎羯胡夷”,对他的胡人身份表示了猜忌与不信任。

在因而这种双重因素推动下,唐廷下旨调任李国昌为大同军防御使。想把他调离老巢。

李国昌不傻,当然不干了。他故意称病,拒绝接受任命。而他的儿子李克用更恶劣,居然杀了大同军防御使段文楚,占据大同,还自称留后。公然造反。

这起事件,是沙坨部自归顺唐朝后,第一次大规模造反。

不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李克用杀大同军防御使段文楚,并非是单纯的民族矛盾。因为段文楚这个人,平时克扣军饷,且执法很严厉,他手下的士卒,无论胡人还是汉人,都看他不顺眼。

因此李克用杀段文楚时,是有民意支持的。

后来跟着他叛乱的士兵,有很多胡人,亦也有不少汉人。

至于唐朝对李国昌、李克用父子的围剿,其实更多的是为了维护中央权威,打击不服中央的强藩。并不是单纯的“驱逐鞑子”性质。

公元880年,在唐军的多路围剿下,李国昌和李克用战败,被迫流亡鞑靼部落。

他们父子习惯了中原的定居生活,不习惯在塞外天天吃沙子的日常。很想回来。

因而,当唐廷镇压黄巢起义不利,急招他们父子回国平叛时。他们也就屁颠屁颠的又回来效忠大唐了。

公元883年,李克用因镇压黄巢有功,被唐廷封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河东节度使。至于李国昌,也被唐廷赦免。此前犯的所有错误,一笔勾销。

对此封赏,李克用父子感激涕零,终于不用再吃沙子了。

所以从此之后,他们父子便一直感恩大唐皇帝是自己的再生父母。以大唐忠臣自居。

公元884年,李克用率军击败黄巢,率军回师河东。在路过开封时,受宣武节度使朱温的百般邀请,停步留足,入城吃酒。

在酒席上,朱温极为谦逊,频繁主动拍李克用马屁。但李克用不领情,酒后乱言,大骂朱温算什么东西?一个投降的贼罢了,若不是投降的早(朱温是起义军出身),前几天干死黄巢时,连你朱温也一起弄死!

李克用骂完朱温后,见朱温没反应,他就更来劲了,表示今晚自己哪也不去了,就在城里最好的衙署睡下了。

朱温挨了李克用的嘲讽,起初不敢吭声,因为他打不过李克用,但当他听说李克用今晚不走了,要睡在城里后,心里就打起了小算盘。他觉得这是天赐良机,便连夜派兵包围了李克用的官邸,打算干死李克用,然后吞并他的沙坨骑兵。

李克用当时可谓是命悬一线。后来是他的卫士拼死保护,杀开一条血路,用一个箩筐把他从城墙上吊下,他才捡回一条命。

有了这件事,朱温和李克用也就杠上了。他们是既分高下,也决生死。打一开始就不存在妥协的可能性。

关于朱、李二十年混战,不做赘述。一言以概之:两拨人都是军阀,都不是啥好鸟,都把老百姓祸害的不轻。

李克用的部队,核心是沙坨人。但沙坨人数量毕竟太少,单靠本族肯定打不过朱温。所以他的部队中,也有很多汉人。比如后来的后周太祖郭威,就曾经是李克用儿子李存勖的亲兵。

朱温的部队,核心是汉人。但胡人有很强的战斗力,不招募胡人骑兵,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的部队中,也有一些胡人将领和士兵。

因此,朱温与河东军事集团的混战,固然有一些民族战争的影子。但更多的,还是两大军阀集团之间的利益之争。也包括谁才是大唐继承人的正统之争。

比如朱温篡唐后,他麾下的丁会等人就投靠了李存勖。在丁会这些人看来,朱温居然篡了大唐,简直大逆不道。而河东沿用唐朝年号,李存勖也尊重已故唐皇,他才是正统。

由此我们其实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沙坨族入主中原的过程,与历史上的匈奴、鲜卑、女真等民族,是完全不一样的。

历史上的匈奴、鲜卑、女真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是先凭借武力入主中原,然后伴随着汉人的抵抗,时间的推移,再慢慢汉化,最后才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

沙坨族则相反。沙坨人是先归附中原,在中原完成基础汉化,然后才起兵与各路群雄逐鹿中原。在争霸期间,沙坨人不断吸纳汉人实力派入伙。为了团结,历代沙坨老大都主动与包括汉人在内的各民族混融,接受儒家思想,皈依中原宗教,学习中原文化,采用汉姓,实行中原传统典制。

后来,后唐灭后梁,入主河南。沙坨族汉化的程度又进一步加深。

例如李存勖,熟习音律,推广汉制,以太宗皇帝自拟,从不以夷狄居之。他觉得自己就是中原人。

又后来的后晋皇帝石敬瑭,虽然对汉人的身份认同不及李存勖,但他也标榜自己是为中原名家之后。也不以夷狄居之。

值得一提的是。石敬瑭给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当干儿子时,耶律德光的母亲述律平曾以“南朝汉儿”形容石敬瑭。

这说明,在契丹人眼中,当时的沙陀人已经与汉人融合。正经的胡人已经不把沙坨人与汉人做特殊区分了。(这也正是后人以“汉奸”评价石敬瑭的原因。他虽不是汉人,但他出卖的是中原人的利益)

总的来说。沙坨人入主中原,没有遭到汉人的大规模反抗,有以下三点原因。

① :沙陀部进入中原的时间很早,在逐鹿中原之前就已经定居汉化了。虽然唐廷对沙坨人不信任,仍然觉得他们是胡人,不可以不防。但由于唐朝自建国开始,北方就有一百多年的胡汉混居史。汉人影响了内迁胡人的文化,同样胡人影响了汉人的文化。所以北方汉人对汉化后的沙坨人,并没有很强的敌视感。当时内迁汉化的胡人多了,沙坨族也只是其中之一。

②:沙坨部是小部落,人数极少。而且还自相残杀,这导致沙坨人的人数越来越少。他们若想与中原其它军阀对抗,就必须要吸收汉人入伙,与汉人融合。

③:沙陀酋长好汉化,其部众与汉人有长期联姻的历史。沙坨人的汉化很顺利,并没有像历史上匈奴、鲜卑人那样,出现汉化了又倒退再汉化的复反现象。

5. 唐代历代皇帝庙号年号谥号?

高祖 李渊(566年~635年),618年—626年在位,共8年。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他的管理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635年病死,享年69岁,谥号太武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葬在献陵。朝代故事:玄武门之变。

太宗 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共23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病死,享年50岁,谥号为文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朝代故事:贞观之治。

高宗 李治(628年~683年),649年—683年在位,共2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十七年(643)立为太子,二十三年(649)即位。病死,享年55岁,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葬于乾陵。

中宗(为武后所废) 李显(656年~710年),684年在位,(以及705年—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被毒杀,时年44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龙泉山上)。

睿宗(为武后所废) 李旦(662年~716年)684年在位,高宗第九子,(以及710年-712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享年54岁,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之丰山)。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曌(624年~705年),690年—705年在,位16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取意;日月当空;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高宗死后,她把持朝政。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洛阳为神都,国号为周,史称南周或武周。705年去世时发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享年81岁,葬于乾陵。

唐朝复辟

中宗(重祚) 李显(见684年)705年—710年,在位5年。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位,710年,中宗被毒杀。

少帝(殇帝) 李重茂(694年~?)710年,在位1个月,唐中宗幼子,为韦后所生,前身为温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1个月后,韦后被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后事不详。

睿宗(重祚) 李旦(见684年)(662年—716年),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玄宗 李隆基(685年~762年),712年—756年在位,共44年。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后封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间,是唐代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病死,享年67,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葬于泰陵(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北金粟山)。朝代故事:开元之治、安史之乱。

肃宗 李亨(711年~762年),756年—762年在位,共6年。唐玄宗第三子。病死,享年52岁,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于建陵(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之武将山上)。

代宗 李豫(726年~779年),762年—779年在位,共17年。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封广平王。病死,享年54岁,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檀山上)。

德宗 李适Kuò(742年~805年),780年—805年在位,共26年。唐代宗长子,病死,享年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葬于崇陵(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嵯峨山)。

顺宗 李诵(761年~806年),805年—806年在位,1年。唐德宗长子。病死,时年45岁,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葬于丰陵(今陕西省富平县东瓮金山)。朝代故事:永贞革新、永贞内禅、八司马事件。

宪宗 李纯(778年~820年),806年—820年在位,共15年。唐顺宗长子,先被封为广平郡王,28岁即位。被宦官杀害,时年43岁,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葬于景陵(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北金帜山)。朝代故事:元和中兴。

穆宗 李恒(795年~-824年),821年—824年在位,共4年。原名宥。在位期间荒于朝政,奢侈放纵,措施不当,导致河北三镇再度背叛,直到唐朝灭亡。服长生药而死,时年30岁,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葬于光陵。

敬宗 李湛(809~827年),824年—826年在位,共2年。穆宗长子。被杀,时年18,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葬于庄陵。

文宗 李昂(809年~840年),826年—840年在位,共14年。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受制于宦官。郁郁病死,时年32岁,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葬于章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天乳山)。朝代故事:甘露之变。

武宗 李炎(814年~846年),840年—846年在位,共6年。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时年28岁,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葬于端陵。朝代故事:会昌法难。

宣宗 李忱(810年~859年)847年—859年在位,共13年。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唐宪宗李纯十三子,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是唐朝历代皇帝中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因此被后人称之为小太宗。享年50岁,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葬于贞陵(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

懿宗 李漼(833年~873年),859年—873年在位,共14年。李漼初名温,是唐宣宗的长子。病死,时年41岁,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死后葬于简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

僖宗 李儇Xuān(862年~888年),873年—888年在位,共15年。十五岁时被宦官拥立为帝,政事全交给宦官田令孜掌握,自己却玩物丧志。时年27岁,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葬于靖陵(今陕西省乾县东北)。朝代故事:黄巢起义。

昭宗 李晔(867年~904年),888年—904年在位,共16年。原名杰,又名敏,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弟。唐昭宗在他即皇帝位以来16年间,一直是藩镇手中的傀儡。904年被藩镇朱温杀,时年38岁,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葬于和陵(今河南省偃师县太平山)。

废帝 李裕(?~905),900年—901年在位昭宗光华元年(898)十一月,发生了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的政变,昭宗被软禁,太子李裕开始监国,同一天宦官假传圣旨,说昭宗已自称太上皇,并令皇太子即位,年号光化。到了天复元年(901)年,宰相崔胤联合禁军将领孙德昭打败了刘季述,迎昭宗复位,李裕复降德王。后被朱温杀害。

哀帝 李柷(892年~908年),904年—907年在位,共3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907年被废。908年被朱温毒死,时年17岁,谥号:昭宣光烈哀孝皇帝,葬于温陵温陵(今山东省定陶县)。

中国进入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又一次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6. 唐朝在唐玄宗之后?

唐玄宗之后的唐朝皇帝之所以不太出名,既和安史之乱后唐朝陷入分裂、丧失东方霸主地位有关,也和之后的历史记录不全或情势太过混乱有关。

一、关于唐朝的皇帝,都可以简单说说

1、唐高祖神尧皇帝李渊:李渊之所以叫神尧,那是他认为他的很多奇迹和古代圣君尧帝相重合,本来嘛,尧帝的国度也叫唐,陶唐。李渊的祖父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因此出身高贵。李渊为人其实极为狡诈,和我们印象中昏昏庸庸被李世民夺位的李渊不同。李渊创唐的功绩绝对是大于李世民的,只不过后来被唐太宗故意贬低。玄武门之变,是李渊虎毒不食子造成的。

2、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李世民的庙号和谥号都模仿了汉文帝(这当然是李治给上的)。李世民的确是一代大帝,天可汗的称号不是那么容易的,他获得了这个称号,一直传到他的子孙头上,让唐朝即便衰落了,周边各国各族也仍然认唐朝皇帝为宗主。李世民逆取而顺守,但其实他的个人道德绝不像他要求史官描述的那样完美,是汉武帝一类的人。比起汉武帝,唐太宗更会作秀。

3、唐高宗李治:李治当了四十多年皇帝,其文治武功其实很优秀,不知道为什么总给人一种懦弱的形象,恐怕是因为他老爹和老婆都太强势。他和武则天的关系实际上更多是互相依存的合作关系,而不是被武则天所控制。在李治统治时代,唐朝的政治文化经济都达到了极大繁荣。

4、唐中宗李显:因为两个哥哥的死,武则天的第三子意外登上了皇位,他的一辈子仿佛都身不由己,被母亲、老婆所控制。看了看李显的出生日期,确实显示出这方面的信息。

5、唐睿宗李旦:李旦和李显一样,第一次在位时被他们的老娘所操纵,第二次在位时,又努力去平衡皇家内部复杂的关系,结果皇家内部个个强势,搞得他们精疲力竭,好在李旦家族的结局远比李显家族好,后来的唐朝皇帝都是李旦的后代。

6、武则天:其实属于唐朝皇帝,而是武周皇帝,她的是非,大家熟悉又自有想法,此处不提。

7、唐中宗复位。通过几个大臣发动的政变而复位,结果这几个功臣都没什么好下场。

8、唐睿宗复位。通过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的政变而复位,中宗的皇后韦后被诛杀后,中宗的后裔也都遭殃了。

9、唐玄宗李隆基:大唐神器的转移,都充满着阴谋和血腥。李隆基的第一次政变,干掉了韦后和其三伯父中宗的家族,第二次政变又干掉了其姑姑太平公主、吓得得其老爹赶紧让位。唐朝明君逼父退位这招,可以说不断上演。李隆基之所以叫玄宗,恐怕是因为他对玄祖老子(道祖李耳)的极度崇拜吧,以至于他认为自己是某个神仙转世,河南灵宝名字的来历,居然是因为他在灵宝一带挖到了道祖的灵符。好了,玄宗时期,唐朝极盛,四海莫不宾服(是真的四海,不光中华大地,周边各国各族均认唐朝为宗主),却在天宝十四年末陡然发生安史之乱,玄宗逃亡蜀地途中,他儿子肃宗和他分道扬镳。肃宗在灵武自立后,玄宗被迫退位,表演了一场退得极为心甘情愿的闹剧,真是逼爹者恒被坑爹。

10、唐肃宗李亨:李亨的名字改来改去,最后终于叫做李亨,还真亨通。靠逼爹登位后,依靠郭子仪、李光弼等人,肃宗还真收复了长安,还是不错的。

11、唐代宗李豫:直到唐代宗时期,安史之乱才被彻底平定,结果代宗大封那些降将,便形成了河北三镇,从此藩镇割据开始。最倒霉的是,代宗时期,吐蕃攻陷长安,代宗出逃,因为郭子仪的声望以及吐蕃抢完后主动撤退,代宗才回到长安。

12、唐德宗李适:德宗当皇帝的时间很长,刚即位时是既不信邪、又励精图治,结果逼得藩镇都反了,长安被乱军占领,德宗被迫出逃。说起来,这个大叛贼朱泚本来是藩镇里带头服从中央的忠臣,结果却当了唐朝第四个反贼(前三应该是朱温、黄巢、安禄山吧)真是讽刺。德宗成为被迫降下罪己诏的又一位皇帝,然后,他就开始信邪了,对藩镇姑息纵容。只是德宗好敛财的习惯,好像是一以贯之的,好多时候类同于抢老百姓,他也很喜欢那些藩镇来贿赂他。

13、唐顺宗李诵:李诵是个悲情的皇帝,有个牛筋的又不懂事的老爹(唐德宗),又有个强势的儿子(唐宪宗),还没当皇帝呢,他就病重了,不久后死去,以至于他想推动的巨大改革,还没开始已经结束。李诵又是一位被儿子逼的皇帝,而且究竟是不是被弑而死都大不清楚。

14、唐宪宗李纯:唐宪宗是玄宗之后大有作为的唐朝皇帝,虽然他在位时间不太长,却再次在形式上统一了帝国,打败了各路嚣张的藩镇。不过,他刚死,藩镇势力就死灰复燃。有人评论道,李纯克剥耗尽天下人的资财,完成了一统,结果呢???李纯的死也充满疑点,唐宣宗就认为,他爹是给他二哥(唐穆宗)害死的。

15、唐穆宗李恒:唐穆宗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一继位,藩镇就又七拱八翘了,嗯,之后的三位皇帝都是他的儿子,只有最后一位武宗算是英主。

16、唐敬宗李湛:这家伙好打夜狐,结果狐狸没打着,给近侍搞死了。他在位的时间很短。

17、唐文宗李昂:文宗在位时期发生了甘露之变,让文宗感叹家奴们(宦官)当主子的家了。唐朝的宦官专权其实和东汉不同,东汉的宦官不管怎么说,是忠于皇帝的,而唐朝的宦官,自从掌控了禁军兵权,就把皇帝也不太放眼里了。此时,所谓的牛李党争也闹腾得很。

18、唐武宗李炎:武宗任用名相李德裕,在治理上取得比较大成效。但他最出名的恐怕是灭佛了,武宗眼见朝廷收入上不来,于是拿佛徒下手。

19、唐宣宗李忱:好了,唐宣宗是个扮猪吃虎的皇帝,以上三位都是他的侄子,特别唐武宗总是拿他取笑,人家宣宗能装,于是熬过来了。宣宗的统治号称大中之治,是唐朝最后的稳定期,宣宗的运气也很好,人家张议潮自己起兵,从吐蕃手中收复了凉州,居然主动向他归附,因此,宣宗得了个小太宗的称号。宣宗其实是唐朝后期权谋的大家。

20、唐懿宗李漼:唐懿宗一继位,天下就闹腾起来,不但浙江造反,南诏也因为换了新国主而入侵,但人家唐懿宗不管,先把先祖的陵墓拜完再说,沿途浩浩荡荡,花钱无数,扰民无算。唐懿宗的奢侈,是唐朝最后辉煌的见证。

21、唐僖宗李儇:这家伙真个会玩儿,类似于掷骰子选节度使之类的。好吧,黄巢起来了,攻破长安,唐僖宗往蜀地逃了。后来,靠大家努力,收复了长安,他手下的大宦官又得罪了地方实力派的王重荣和李克用,别人又打进长安,僖宗再次逃了。

22、唐昭宗李晔:唐昭宗有明朝崇祯帝一般的悲情,却比崇祯还要无奈。好歹吧,崇祯还有一定实力,有振兴的可能,而唐昭宗却空有壮志,没有实力。各位节度使们把他玩弄于鼓掌之中,最后一个玩弄他的是朱温,强迫他迁都洛阳,不久后杀掉。朱温其实挺冤枉,挟天子没有令到诸侯,反倒担了个弑君的罪名。

23、末帝李柷:他的故事根本没什么可说,此时已经是朱温的天下了,不过暂时待那儿。

二、玄宗之后的皇帝哪位最有作为?

1、无疑是唐宪宗李纯,至少他在极为复杂的局面下完成了国家的再次统一,不过呢,他没有解决藩镇割据的根本原因,只是以武力强迫来名义统一,而且是以克剥百姓为代价的,因此,他一死,藩镇就又起来了。

2、唐武宗也不错,李德裕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唐武宗的统治很短。

3、唐宣宗的大中之治,是唐朝最后的稳定时期,但不得不说,宣宗喜欢玩儿权谋,这一点和唐太宗很像,因此有小太宗之名,但其他方面,其实大大不如太宗。宣宗的运气似乎不错,赶上了张议潮这种忠臣良将,自愿率土归国。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7. 国人为什么不喜欢买国产的联想手机了?

联想自身品牌现在确实不太行了,机器外观不行设计有点老旧,性能硬件也没什么亮眼的地方,之前的乐檬系列还火过一阵,后来也没下文了。不过联想旗下现在有zuk跟moto啊,zuk性价比非常不错,比如zuk z2,千元级别的骁龙820,到现在也依旧是性价比非常高的手机。moto大家就更了解了,之前moto Z发布的时候还是很火的,模块化功能很吸引人。

上一篇:智能手机推荐(有没有便宜的智能手机推荐啊

下一篇:苹果13黑色手机图片(你和单位的女同事单

猜你喜欢

联想手机图片(联想手机的系统到底好不好用)

联想手机图片(联想手机的系统到底好不好用)

手机资讯 2023-11-18 1981
小旋风手机(难道国产中没有一款适合发烧友的口味)

小旋风手机(难道国产中没有一款适合发烧友的口味)

新机鉴赏 2023-11-18 2466
诺基亚n7(老人机的开机密码忘了)

诺基亚n7(老人机的开机密码忘了)

手机测评 2023-11-20 2587
山寨版苹果手机(苹果6刷机以后验机怎么显示是山寨版)

山寨版苹果手机(苹果6刷机以后验机怎么显示是山寨版)

新机鉴赏 2023-12-08 209
【讲习所·中国与世界】新年首访 中马开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新时代

【讲习所·中国与世界】新年首访 中马开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新时代

手机资讯 2024-01-22 2428
泰勒·斯威夫特再度被换脸引全球粉丝愤怒,防范AI技术滥用,谁都不是旁观者

泰勒·斯威夫特再度被换脸引全球粉丝愤怒,防范AI技术滥用,谁都不是旁观者

手机资讯 2024-01-29 4945
当年买了泰坦尼克号票的8位顶级富豪,为何开船前,却都没上船?

当年买了泰坦尼克号票的8位顶级富豪,为何开船前,却都没上船?

安卓手机 2024-02-26 4033
大量人造蛋流入市场,成本只要一毛钱?提醒:6种鸡蛋尽量不要碰

大量人造蛋流入市场,成本只要一毛钱?提醒:6种鸡蛋尽量不要碰

手机资讯 2024-03-07 2121
一直戒不了奶?12岁男孩每天喝3次母乳,求助医生被拒绝:回家吧

一直戒不了奶?12岁男孩每天喝3次母乳,求助医生被拒绝:回家吧

苹果手机 2024-04-18 1010
胡锡进抵美后,他敞开了胸怀,深深地吸入美国的大地气息。

胡锡进抵美后,他敞开了胸怀,深深地吸入美国的大地气息。

苹果手机 2024-05-02 2475